子女以赡养协议已免除己方赡养义务为由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025-07-02

转载自:民事法律参考

参考案例陈某甲诉陈某乙、陈某丙等赡养纠纷

2025-07-2-024-001 / 民事 / 赡养纠纷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2019.10.30 / (2019)沪02民终9432号 / 二审 / 入库日期:2025.06.19

图片

裁判要旨

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强制义务,该义务不因赡养协议的签订而免除。成年子女在有赡养能力的情况下,以赡养协议已免除己方赡养义务为由拒绝承担赡养老年人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赡养父母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子女强制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 这一规定将赡养父母上升到了宪法高度,足见其重要性和严肃性,它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馈,也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基本要求。从法律层面来看,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为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就像一座灯塔,为社会指引着道德和法律的方向。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也指出:“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 这些条款详细地阐述了子女赡养义务的具体内容和父母的合法权益。无论是经济上的供养,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保障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生活上的照料,关心父母的日常起居,在他们生病时给予悉心照顾;亦或是精神上的慰藉,给予父母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都是子女赡养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规定是对宪法精神的具体落实,将赡养义务细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子女在履行赡养义务时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从社会层面来看,赡养父母这一法定义务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当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时,家庭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父母能够安享晚年,子女也能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传承孝道,培养责任感。这种家庭的和谐稳定会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尊老爱幼、互助互爱的良好社会风尚。如果子女都不履行赡养义务,那么老年人的生活将陷入困境,家庭矛盾也会不断激化,这无疑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所以,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孝道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 “二十四孝” 故事,到现代社会对孝道的大力弘扬,无不体现着赡养父母这一义务在中华民族心中的重要地位。它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将家庭成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承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赡养协议的性质与效力

那么,赡养协议又是什么呢?从本质上来说,赡养协议是赡养人之间就履行赡养义务而达成的一种约定,它是对赡养方式、时间、费用分担等具体问题的安排。从法律角度看,赡养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同的性质,它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是对赡养义务履行方式的一种协商。

赡养协议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且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部分内容是有效的。比如,在一些家庭中,子女们通过协商签订赡养协议,约定轮流照顾老人的时间,或者各自承担的赡养费用比例。如果这些约定是合理的,并且得到了老人的同意,那么在子女之间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当一方不按照协议约定履行赡养义务时,其他赡养人可以依据协议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

然而,赡养协议的效力是有边界的,它绝不能免除子女的法定赡养义务。这是因为赡养义务是基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赡养协议如何约定,都不能改变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这一法律事实。因为赡养义务是无条件的,只要父母需要赡养,有赡养能力的子女就必须履行义务,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 这就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赡养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而免除法定赡养义务显然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赡养协议仅在赡养人内部具有一定的效力,对被赡养人来说,其仍然有权要求所有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当被赡养人的生活状况发生变化,比如生病需要更多的医疗费用和照顾时,即使赡养协议中约定了固定的赡养方式和费用,被赡养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要求子女增加赡养费用或者改变赡养方式。 赡养协议是对赡养义务履行方式的一种补充约定,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赡养人的行为,保障被赡养人的权益,但它绝不能成为子女逃避法定赡养义务的工具。



公众号会对优秀的文章进行转发。已知转发文章来源和作者的,我们将注明转发来源和作者。对于未知来源和作者的,如您是作品原作者请联系我们予以注明。文章作者如需要删除文章的,也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阅读2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