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应对法官发问的 15 个「不要」

2025-11-26


原创 代婷 iCourt法秀


代婷


福建瀛坤律师事务所律师


小红书号:zaq159357008

微信号:Magrita100

手机:15274475415


图片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法庭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成败。而应对法官发问,更是庭审中最关键、最紧张的环节之一。法官的问题可能突如其来,可能一针见血,可能让你措手不及。如何避免在这一环节出现失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应对法官发问时那些绝对不能踩的“雷区”。


图片

不要猜测法官意图


【常见误区】很多律师在回答法官问题时,会先揣测法官想问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根据这个猜测来组织答案。但是法官的思维是多元的,你的猜测很可能错误。一旦猜错,你的回答就会偏离法官真正的关切点,轻则浪费宝贵时间,重则给法官留下“答非所问”的负面印象。

【正确做法】法官的提问往往有其特定背景和目的,可能是为了澄清事实、检验法律论点或是为判决书收集素材。仔细聆听法官的问题,如果不确定,可以礼貌地请求澄清:“尊敬的法官,您是想了解 A 方面还是 B 方面的内容?”确认问题后再作答。


图片

不要与法官争辩


【常见误区】当法官的问题尖锐或看似有误解时,一些律师会本能地进行争辩甚至反驳。法庭是法官的主场,与法官正面冲突不仅难以“赢”,还会损害你的专业形象。法官的提问有时只是为了测试你的论点强度,而非真正反对你的立场。

【正确做法】保持冷静和专业。对于法官的误解,可以委婉地解释:“我理解您的观点,请允许我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说明......”而非直接否定法官的看法。


图片

不要使用绝对化表述


【常见误区】在回答问题时使用“绝对”、“肯定”、“毫无疑问”等绝对化词语。法律事务很少存在百分之百的确定性。绝对化表述容易暴露你的漏洞,一旦对方出示相反证据,你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同时,绝对化表述还会限制你的辩护空间,如果后续出现新证据或新情况,你将难以调整立场,陷入被动。

【正确做法】使用“通常”、“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现有证据显示”等更为谨慎的表述,给自己留有余地。



图片

不要超出问题范围回答


【常见误区】把法官的简单问题当作演讲机会,长篇大论,远远超出问题本身的范围。法官的时间宝贵,冗长离题的回答会引起法官的不耐烦,甚至打断你的陈述,影响庭审节奏。过度扩展回答还可能无意中暴露案件弱点,或者引发法官新的、更棘手的问题,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正确做法】直接回答法官的问题,如果认为有关联信息需要补充,可以先询问:“我是否可以简要补充与此相关的两个要点?”

图片

不要回避难题


【常见误区】面对对自己一方不利的问题,采取回避、绕弯子的策略。法官通常能敏锐地察觉回避行为,这反而会加深对你不利事实的印象。

【正确做法】难题往往是案件的关键点,聪明的做法是化被动为主动,将难题转化为阐述己方观点的契机。对不利问题,可以承认其存在,但随后将话题引导至对你有利的方向:“确实存在这一情况,但我们需要综合考虑......”


图片

不要忘记庭审记录


【常见误区】回答问题时语速过快、声音过小或使用复杂术语,不考虑书记员的记录难度。如果庭审记录不完整或不准确,可能影响上诉审对案件情况的判断。

【正确做法】保持适当语速和音量,关键点可以稍作停顿,复杂术语可以解释或换用通俗表达。


图片

不要失去专业姿态


【常见误区】因法官提问方式强硬或反复追问而情绪失控,表现出沮丧或不耐烦。

【正确做法】无论压力多大,保持冷静、尊重和专业。可以短暂停顿深呼吸,再沉着应答。


图片

不要代表当事人做出不知情的承诺


【常见误区】为了讨好法官或快速结束询问,就当事人的意愿或可能行动做出未经授权的承诺。需要注意,未经授权的承诺可能构成职业过失,甚至引发当事人对你的专业诉讼或索赔!!!

【正确做法】对于需要当事人确认的事项,可以表示“我需要与当事人确认后给您确切答复”。


图片

不要忽视非语言沟通


【常见误区】只关注语言内容,忽视眼神接触、身体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正确做法】保持挺拔的坐姿、适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的手势,展现自信和可信赖的形象。


图片

不要机械背诵法条


【常见误区】回应法官法律问题时,逐字逐句背诵法律条文,不加任何解释或应用分析。

【正确做法】引用关键法条后,立即结合案件事实进行分析,说明该法条在本案中的具体应用。



图片

不要打断法官提问


【常见误区】在法官尚未完成提问时,就自以为理解了问题而急于回答。这不仅不尊重法官,还可能因未完全理解问题而导致回答偏离方向。

【正确做法】耐心听完整个问题,稍作思考后再回答。这既表示尊重,也确保你准确理解问题。


图片

不要忽视法官的个性与风格


【常见误区】对所有法官采用统一的应对策略,忽视不同法官的个性、背景和审判风格。

【正确做法】事先研究主审法官的背景和审判风格,在保持专业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应对策略。


图片

不要低估准备的重要性


【常见误区】依赖临场应变,不对可能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法庭环境压力大,没有充分准备很容易出现思维空白或口误。

【正确做法】庭审前进行模拟问答练习,预设法官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准备好简明有力的回答。


图片

不要过度使用专业术语


【常见误区】为了显示专业性,过度使用生僻的法律术语和外来语。当法官并非该领域的专家时,过度使用术语可能造成沟通障碍。

【正确做法】在必要使用专业术语时,用通俗语言简单解释,确保沟通效果。


图片

不要忽视法官的反馈信号


【常见误区】只顾自己陈述,忽视法官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等发出的反馈信号。

【正确做法】在回答过程中注意观察法官的反应,如果发现法官有困惑或不耐烦的迹象,及时调整表达方式或内容。



公众号会对优秀的文章进行转发。已知转发文章来源和作者的,我们将注明转发来源和作者。对于未知来源和作者的,如您是作品原作者请联系我们予以注明。文章作者如需要删除文章的,也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阅读0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